您现在的位置:主页 > 社科动态 > 最新思潮 >
杨照:不想做“打工人”,怎么办?
来源:搜狐号作者:看理想发布日期:2020-12-25 22:20浏览次数:

杨照:不想做“打工人”,怎么办?

火遍全网的“打工人”梗相信大家都已经很熟悉了,说不定还看过不少与之相关的分析文章。我们之前推送的《“打工人”迷思:我们何以成为社会的螺丝钉》,就是从劳动关系的缘起与变化的角度,分析了“打工人”是怎样成为“打工人”的。

而“打工人”语录和表情包的迅速蔓延所反映出的社会情绪,还值得更多讨论。

在看理想App的节目《你好,马克思先生:资本论及其创造的世界》中,主讲人杨照设定了一个全新又有趣的视角来讨论这个问题:如果马克思看到这些“打工人”语录和表情包,会有什么反应?

在他看来,“打工人”不应该是我们的宿命,从“打工人”到“创造者”的转变才是我们要去追求的。

生来“创造者”,奈何“打工人”

马克思看到“打工人”这个名词,就会意识到“打工人”是相对“创造者”所产生的。所以,他可能会告诉大家,你以为自己是“打工人”,但“打工人”是一个假的身份,你真正应该要有的身份是“创造者”。

为什么你本应是一个“创造者”,却变成了“打工人”呢?因为你劳动了,付出了时间和努力,但最后没有任何东西是你创造出来的,而且你劳动所产出的结果也并不理所当然地属于你。

而且最关键的问题是,你没有从创造中得到满足。如果得到了满足并且对自己的工作感到非常自豪,你就不会自称“打工人”,还可怜兮兮地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替自己加油了。

杨照:不想做“打工人”,怎么办?

马克思相信,人有一种创造的本能,因为只有创造能够让我们感觉自己活得像一个人。如果你现在觉得自己是“打工人”,那你有没有曾经不眠不休只想着去做一件事的时候?是什么时候?你在做什么?

马克思告诉我们,每个人一定都曾有过那样的时刻。并且在那样的时刻里,你一定在创造一个自己非常在意的作品。

这个作品可能是实质的,比如做平面设计、画图、捏陶;也可能是精神性的,想一首歌或者试着在小提琴上拉出想要的声音。

这是一种作为创造者的状态。一旦你进入了这个状态,就不会觉得疲倦,工作变成了享受,你所做的事情就是你想要过的生活。

马克思认定我们每一个人,既然我们是人,就应该追求那样的生活。而且我们应该尝试努力去建立那样一个社会,让每一个人都可以作为“创造者”,而不是作为“打工人”存在。

如果“打工人”一天只工作3小时

听我这样讲,你也许会觉得太理想化了,怎么可能每个人都变成“创造者”?如果你这样回答或质疑马克思,他会非常地惊讶。

他会觉得,明明现在社会的生产力发展和他在一百多年预见到的一样,为什么不能实现每个人都是“创造者”?

马克思预见到,在资本主义所刺激出来的工业化过程中,科学征服了自然,期间必然释放了大量的生产力。但马克思要问的是,释放的这些生产力要怎么办?

有的说法是,随着机械化,自动化,人工智能化,许多“打工人”会被机器替代,失业的人数增加,我们连打工的工资都没有了,只会活得越来越惨。

杨照:不想做“打工人”,怎么办?

马克思不能理解这个状况。在一百多年前他所处的时代,一个工人要生产使他一天能够温饱的价值,可能要花6个小时。同样的事情,今天去做,借由科技和工业发展创造出的各种工具,可能只花1个小时。也就是说,1小时你就能解决一天所需,创造出社会所要求的价值。

他认为,在这样的情况下,就可以创造出一个美好的社会。什么样的呢?

我们还是每天付出8小时的时间,但依照今天的生产条件,我们可以只用3小时去做打工的工作,赚到日常所需,剩下的5个小时去做“创造者”。你可以去创造自己想要的东西,也就是你最能够得到满足,能够让你忘掉要吃饭,忘掉要睡觉的那种追求。

而且马克思相信,这种你会用热情去追求和创造的东西,也可能不只对你个人有好处,它也会在社会中创造出价值。

在这种情况下,你花在创造上的精力和时间,超过打工所需,你就不会觉得自己是一个“打工人”了,因为你更重要的身份是“创造者”。

你会从中得到双重的满足,一种满足是,你做了想要做的、爱做的事,另一种满足是,你所创造出来的东西,可以跟全社会分享。有这种双重的满足,我们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过上非常好的生活吗?

如何不做“打工人”?

我通过描述马克思可能会有的反应,阐释了马克思的理论。可能许多人会说,现实并非如此。

我当然知道现实不是这样,可还是容我让马克思“上身”跟大家说, 这样的愿景才是你真正的责任,或者说,是你真正应该加油的方向

你有没有去思考过,按照刚才马克思的理论,明明我们可以利用征服自然而得到庞大的生产力去帮助自己生产,为什么还需要花这么多时间在单纯的打工上呢?

如果现实状况跟理想中不同,是不是应该去思考、去追问为什么?

杨照:不想做“打工人”,怎么办?

“打工人”要加油。加油的第一个方向,就是要努力摆脱“打工人”的身份,要把自己转型变成“创造者”。而摆脱“打工人”身份首要的事,就是认真追问,自己为什么是一个“打工人”,而不是一个“创造者”。

找出答案的第一步,是跟着马克思的这套“ 人作为目的而不作为手段活着”的完整思考一起想一想,然后再对比现实中各种不同的社会资源分配制度,你也许就能够找到问题出在哪里。

只有等到你找到问题出在哪里,才能够进一步去问我们要怎样扭转局势,让现实可以朝向理想趋近,不要再有这么多的“打工人”,转而有更多的“创造者”。


(声明: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观点,仅做陈列之用)

[责编:争鸣网]

郑重声明: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,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,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,多谢。

上一篇:2020年十大流行语出炉!“打工人”、“凡尔赛文学”等上榜 下一篇:没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