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主页 > 心理学 > 信仰学 >
“永远的战士”朱彦夫:奋斗着,就是幸福的
来源:报纸刊物作者:中国文明网发布日期:2021-01-18 23:40浏览次数:

朱彦夫,1933年7月生,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张家泉村原党支部书记。时代楷模、全国优秀共产党员、全国道德模范、全国自强模范、中国消除贫困奖获得者。他在战场上失去四肢和左眼,却放弃疗养生活,回乡带领乡亲建设家园,25年拖着残躯,把贫穷落后村建成富裕先进村。他还以顽强毅力,用嘴衔笔、用残臂抱笔,出版33万字的自传体小说《极限人生》。

我叫朱彦夫,1933年7月出生在沂源县西里镇张家泉村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。

我10岁时,父亲被日本侵略者杀害。14岁的时候,我瞒着母亲偷偷入了伍,随大部队南征北战。在战场上我作战勇敢,10次负伤,3次荣立战功,16岁就入了党,先后参加了淮海战役、渡江战役等上百次战役。

图1.jpg

2017年4月12日,在山东省沂源县西里镇张家泉村,村民们看望朱彦夫。新华社记者 徐速绘 摄

1950年12月,在抗美援朝战争中,我身负重伤,回国后接受了47次手术。昏迷93天后,我奇迹般地醒了过来。那一年,我17岁,失去了双手、双脚和左眼,留下了满身伤疤,右眼视力仅有0.3,体重不足30公斤,“身高”仅有1.32米。我从一名叱咤疆场、生龙活虎的战士,变成一个四肢全无的“肉轱辘”……看着自己变成了这个样子,我一度想到了死,可是却连自杀的能力都没有了!

既然死不了,活着也不能当一个啥都靠别人的“寄生虫”!

“我们共产党员死都不怕,还怕活下去?!”我下定决心,要好好活下去。

要有尊严地活着,首先要做到生活自理。一开始我先试着用残臂自己吃饭,把饭碗、碟、勺子、窝头摆在断腿前,模拟吃饭。一个动作,我每天要琢磨练习成千上万次。一气儿练了几十天,终于能自己吃饭了!接着,我练习站立,无数次的摔倒、爬起,我学会了自己站立!通过千万次的练习,我还学会了自己上厕所、装卸假肢、刮胡子、划火柴等等。

图2.jpg

朱彦夫曾经使用过的义肢(摄于2017年4月12日)。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

图3.jpg

朱彦夫坚持读书看报(摄于2014年)。图片来源:山东商报

生活能自理后,我开始问自己:“难道我一辈子就呆在疗养院里被人伺候着?要不要回老家自力更生?”是“去”还是“留”,像当年的“生”还是“死”一样,成了我的心头大事。辗转反侧几个不眠夜之后,我作出了一个影响了自己一生、也影响了很多人一生的决定:放弃荣军休养所衣食无忧的特护待遇,放弃祖国对我的照顾,回家!我要参加人生中的又一场战役——带领张家泉的乡亲们过上好日子!

1957年,在村民们的力荐下,我挑起了张家泉村党支部书记的重担。那时候张家泉村只有500来亩地,而且多是贫瘠的山地,可以说是穷山恶水。张家泉村虽然带个“泉”字,但十年九旱,村民生活用水都困难,更别说浇地了。

脱贫先脱盲。全村700多口人,大多是文盲。我腾出家里四间草房中的一间,用母亲做寿器的木板做书架,自己买书,办起了全村历史上第一个“图书馆”。接着,我还在村里建起了夜校,每天晚上拄着双拐步行到两里外的教室当教员。

图4.jpg

远眺山东省沂源县西里镇张家泉村(摄于2017年4月14日)。新华社记者 徐速绘

那些年,冬闲时我带领村民们打水井,我下井指挥。上来后,铁腿取不下来,与肉腿冻在了一起,血肉模煳的,乡亲们看着心疼得直哭。“疼才好呢,疼才知道自己还活着。”有理想信念的支撑,我不拿这个当回事儿。

那些年,为了制订山地改造计划,我带着17斤重的铁腿翻山越岭考察。站着走,腿被磨疼了,我就卸下铁腿挂在脖子上,跪着走;跪着走,磨破了皮肉,我就爬着走,就像在战场上那样匍匐爬行;下山的时候就更难了,站着走经常摔跤,又不能跪着走或爬着走,我干脆扔下铁腿,将身体抱成团滚着走。四肢的创伤面刚结痂,又被磨破,流血化脓是常有的事。有人说我是钢人,还有人说我是特殊材料的人,但其实我就是个有血有肉的追梦人。

站着走、跪着走、爬着走、滚着走,我用我“发明”的四种走法,和山斗、和水斗、和地斗、和电斗……尽管生活艰辛,但是我很乐观。

打水井、架水桥,填沟造田、架电通电……一个个原来想都不敢想的大工程,通过我们的努力在张家泉村都变成了现实。

村里的所有工程,包括改造赶牛沟、开井架渠等,都是我和大家用自制的简陋工具完成的,连砌井和修水渠的水泥都是我们村民自己烧制的。我还号召成立副业社增加农民收入,铁匠社、木工社、米皮社、馍馍社等等,这在当时的山沟沟里,可都是新鲜事儿。在大伙儿的努力下,村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:张家泉村在沂源县第一个有了拖拉机,第一个通了电,人均收入全镇第一,一个多年的落后村成了先进村!因为贫穷,多年没娶进媳妇的小村庄,迎来了一个个新娘,整个村子“活”了起来。

图5.jpg

2017年4月11日,在张家泉村,放学的孩子从盛开的桃花下走过。新华社记者 徐速绘 摄

图6.jpg

2017年4月12日,在张家泉村,朱彦夫眺望盛开的桃花。新华社记者 徐速绘 摄

一首首不断改编的民谣“三慌慌”唱出了张家泉村60年三代人生产、生活、生态的巨变:一唱“三慌慌”,春天闹粮荒,夏天忙得慌,秋冬无衣愁得慌;二唱“三慌慌”,春天有粮不慌慌,集体生产喜得慌,秋冬不再闹饥荒;三唱“三慌慌”,春天花草美得慌,夏天瓜果甜得慌,秋冬腰包鼓得慌。如今,张家泉村早已是“山顶松柏戴帽、山间果树环绕”的“花果山”,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村。

从张家泉村村支部书记的岗位上退休后,我把精力放在了宣讲革命传统上,决定把战友们英勇作战的故事和自己的经历写成书,教育后人。1987年,我让儿女买来笔墨纸张和参考书,坐在床上,我开始写自传体小说《极限人生》。刚开始,我让妻子把被子叠成“方块”,垫在大腿上,再把写字板放在被子上,我弓背低头,用嘴含着笔尝试写字。口水顺着笔柄往下流,浸湿了稿纸,我就换一张重新写。很多时候,胳膊翻书不方便,我就用嘴唇翻、用舌头翻,练出了“无指翻书”的硬功,我翻烂了四本字典,“啃”下了100多本中外名着。就这样,用嘴衔笔、用残臂抱笔,交替使用,我每天写几百个字,苦熬苦写了7年,反复修改了7遍,总共写下200多万字。1996年,我的33万字自传体小说《极限人生》出版了。

图7.jpg

脑中风后,朱彦夫以惊人的毅力锻炼恢复自己的书写能力。大女婿设计制作的这个书写器帮了大忙(摄于2014年)。图片来源:大众日报

图8.jpg

《极限人生》在当时引起极大轰动。

有人问我幸福吗?我认为,幸福是有层次的。起初,自己走几步不摔倒,就是一种幸福;在村支书的岗位上,为群众多办点好事,也是一种幸福;苦熬7年,写成一本书,奉献给社会,还是一种幸福。奋斗着,就是幸福的。今年,我已经85岁了,患脑梗后右半身偏瘫,心脏也放了支架,但我依然不服老。我坚持锻炼身体,关注国家大事,关心家乡的发展。我坚持阅读、写作,我觉得我还有用,我残而不废。

蓦然回首,岁月如歌。我这一生以忠诚之心跟党走,以赤子之心为人民,以奉献之心报祖国,几十年间的沧桑巨变让我心潮澎湃、感慨万千。不忘初心,方得始终。惟愿与时俱进、奋勇前行,则此生无憾!

【朱彦夫口述 朱向欣(朱彦夫之女)、郑彪整理】

注:本文转自中国文明网


(声明: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观点,仅做陈列之用)

[责编:争鸣网]

郑重声明: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,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,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,多谢。

上一篇:李慎明:真正的共产党人信仰什么? 下一篇:寒春:幸福何在?——与青年朋友谈心